卫生计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,也是最大的民生。这40年来,邵阳市卫生计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:全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,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,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,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,从单一的医疗卫生服务走向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全方位健康服务,形成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。
百姓家门口 享受优质医疗服务
雷得山是双清区兴隆街道十井铺社区居民,今年69岁。到兴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,走路10分钟左右,对于雷得山来说非常方便。雷得山说,2017年,该中心进行提质改造后,软硬件都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。兴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为湖南汽车制造厂职工医院,共有4层,设有住院部、中医馆、针灸治疗室、妇保室等科室,并拥有先进的DR数字化摄影系统、彩色B超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、血液分析仪等设备。
为了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医疗健康需要,提高服务水平,该中心与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签订了医联体协作医院,并实行双向转诊,患者在医院治疗后回社区康复。这样,社区居民将不再为看病难、看病贵而担忧了。
让雷得山欣喜的是,他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,每年还可以免费享受一次由该中心提供的肝、肾功能、尿常规、心电图、B超等八项身体检查。
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医疗服务,这是邵阳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邵阳市加大了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度。利用中央投资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,全市176所乡镇卫生院、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、改建和扩建了业务用房,利用中央、省财政资金加强乡镇卫生院公转房建设,81所乡镇卫生院有了自己的职工宿舍;利用市县级财政建设对2865所村卫生室进行统一建设,88.7%的行政村有了规范化的村卫生室。
截至目前,全市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578个,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站)38个、乡镇卫生院187所(含卫生院分院)、村卫生室3353个。每个乡镇均有一所政府办乡镇卫生院,每个街道均有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每个行政村基本上有一个村级卫生室,所有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了公益性。
加快了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速度,全市医疗机构数由改革开放前166所,增至当前的6698所。二级医疗机构由改革开放前23所,增加到当前的74所,其中二级民营医疗机构增加了51所。三级医疗机构由改革开放前2所,增加到当前的8所,其中三级民营股份制医院增加了3所。床位数由改革开放前9530张,增加到当前的28230张。
(图为邵阳市医技人员走村入户上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)
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健康“送”到家
邵东县两市塘街道坝上新村村民张毛文今年68岁,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,他和母亲阎一娘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受益者。张毛文先天性肌无力,不能从事体力劳动,并患有脑动脉硬化、冠心病。因为行动不便,看病就医就显得十分不便。2017年11月,通过家庭医生签订服务协议,他和母亲享受到了家庭医生的免费上门服务。
医生告诉张毛文,他和母亲就诊住院,可以享受优惠的医保报销政策。“哪里不舒服,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可以随叫随到。小病不用再往医院跑了,不仅省心,也节省了不少钱。”张毛文高兴地说。
借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,越来越多的城乡百姓像张毛文一样享受到了医疗惠民带来的便利。居民签约服务后,可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对应不同医疗服务项目的服务包,享受就近就医和长期健康管理等服务。这样的服务,为不少群众省去了以往上医院就诊需长时间排队的麻烦。
近年来,邵阳市逐年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,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目前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了1856个家庭医师签约服务团队,签约服务总人数 260万人,签约覆盖率达36 %,重点人群签约服务人数123万人,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0.15 %。通过签约服务工作的推进,密切了医生和居民的关系,群众获得感和满意率不断增强。
(图为邵阳市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、主任刘晓江在武冈市湾头桥镇中心卫生院调研中医馆建设)
医改“改”出百姓健康获得感
“现在在医院开药就行,药价比外面的药店还便宜呢!”刚从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开完药的市民颜如玉,对邵阳市医疗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。
看病贵、负担过重,是患病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。为此,邵阳市纵深推进医疗体制改革,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,从2012年第一批试点开始,分批逐步推开。2016年10月,实现市、县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,全市34家公立医院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,全面实施药品购销“两票制”,结束了“以药补医”的历史。
启动医疗体制改革以来,邵阳市公立医院门诊患者平均医药费用、住院患者人均费用增幅、药占比等明显下降,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日趋明显。2017年,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为47.1%,高于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,基本实现了医疗首诊在基层;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明显下降到29.87%,控制在30%以内;全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同比增长2.52%,同比明显下降。
“太方便了,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看病的待遇,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还高,老百姓更实惠!”说起医联体建设的好处,家住北塔区茶元头街道杨家垅的75岁老人李秀英忍不住夸赞。今年9月21日,市第二人民医院正式托管北塔区茶元头卫生院。托管后,茶元头卫生院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保持不变,由市第二人民医院选派一支30人组成的精良医疗专业队伍,对该卫生院进行正式诊疗服务和业务管理,让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真正享受到市级医院的医疗服务。
2017年以来,邵阳市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,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,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,组建了11家紧凑型和52家松散型的医共体或医联体。通过组织优秀医疗专家下基层开展病例讨论、查房、坐诊、培训讲课等活动,与基层医院、卫生院及患者建立更广泛、更紧密的联系。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,真正打通了医疗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(图为在城市公园开展健康宣讲活动现场)
加强疾病防控 情系百姓安康
40年来,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健全,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全面提升。传染病、寄生虫病、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,全市传染病的发病率、死亡率由1978年的1477.40/10万、10.02/10万下降到2017年的454.31/10万、1.57/10万,成功处置了非典、人禽流感、霍乱、甲流等重大传染病疫情,艾滋病、结核病、麻风、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,实现了消除丝虫病、疟疾和碘缺乏病目标。
免疫规划工作成绩显著,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的疫苗种类不断增加,从原来的5种疫苗预防7种传染病增加到目前的14种疫苗预防15种传染病,接种率不断提高,全市乙肝发病率由1978年的13.6%,下降到了0.62%,全市减少乙肝感染人数近20万,麻疹发病率由1978年的127.3/10万下降到目前0.45/10万,实现了消灭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,连续27年无脊髓灰质炎本土感染病,连续14年无白喉病例发生。
妇幼健康促进取得了新成效。邵阳市逐步建立健全了各级妇幼保健机构,建立了两家市级危重孕产妇、新生儿救治中心及9家县级危重孕产妇、新生儿救治中心。尤其是全面两孩政策出台后,加大了高危、高龄孕产妇管理力度,出生缺陷发生率得到控制。开展了农村适龄妇女“两癌”免费检查项目,通过早期诊断、及时治疗,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。
(图为新建的邵阳市中心医院东院)
健康扶贫 让贫困百姓看病不再愁
“我们贫困户看得起病了,不用再为医药费而发愁了!”说起健康扶贫,新邵县龙溪铺镇大竹村贫困户吴代华眼里闪着幸福的泪光。吴代华患肾结石、尿结石多年,曾在深圳做过3次手术,每次花费2万多元,家里已一贫如洗。今年7月,她在新邵县人民医院做了手术。“这次做手术我哭了好几次,死活不愿来医院,家里实在拿不出钱啊!”后来,吴代华了解到健康扶贫政策,住院不用预交一分钱,出院时还能报销90%的医疗费,她才同意住院做手术。
病倒一个人就塌下一个家。目前,邵阳市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1.79万户106.21万人,其中因病致贫返贫的8.42万户25.25万人。为推动精准扶贫,解决因病致贫群众就医难问题,邵阳市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程,用“健康扶贫”为贫困百姓“拔穷根”。
2017年,邵阳市整合多种保障政策,在全省率先推出并落实健康扶贫工作10条措施,确定了30家集中救治定点医院,有组织地实施分类分批救治。目前,全市已投入救治资金2.32亿元,救治贫困人口6.71万人,慢病签约服务11.28万人。
新征程上再扬帆。今后,邵阳市卫生计生工作将继续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,以促进人民健康、提高健康公平性为落脚点,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,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,巩固卫生计生体系建设成果,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,让党的温暖洒遍邵阳大地。(本报通讯员 肖湘磊 陈贻贵)
责编:颜青
来源:大众卫生报